近期,湖南张家界一起游客消费纠纷引发关注。一名女游客公开表示,自己在景区附近吃烤串时遭遇 “随意定价” 的宰客行为,事件经过曲折,背后折射的问题也值得深思。 事件发生在张家界森林公园标志东门的小吃街。当时,这位女游客带着 80 岁的老人在一家摊位点了少量烤串,仅要了一个茄子、两串金针菇、一个香菇和一个面筋。出于对景区消费乱象的警惕,她特意提前询问了价格,觉得在可接受范围内后才放心食用。用餐结束,家人前去结账时再次确认价格,老板称总价 42 元,家人未多加思索便完成转账。 然而,当家人返回告知价...
近期,湖南张家界一起游客消费纠纷引发关注。一名女游客公开表示,自己在景区附近吃烤串时遭遇 “随意定价” 的宰客行为,事件经过曲折,背后折射的问题也值得深思。
事件发生在张家界森林公园标志东门的小吃街。当时,这位女游客带着 80 岁的老人在一家摊位点了少量烤串,仅要了一个茄子、两串金针菇、一个香菇和一个面筋。出于对景区消费乱象的警惕,她特意提前询问了价格,觉得在可接受范围内后才放心食用。用餐结束,家人前去结账时再次确认价格,老板称总价 42 元,家人未多加思索便完成转账。
然而,当家人返回告知价格后,女游客却察觉不对。她再次找到老板核实时,老板娘给出的单品价格相加与之前的总价相差甚远:茄子 20 元、金针菇 3 元、面筋 4 元、香菇 5 元,总计仅 32 元。面对质疑,老板先是将金针菇价格改为 4 元,但即便如此,总价仍对不上 42 元。老板甚至开始反问老板娘茄子价格是否有误,两人反复计算,却始终无法自圆其说。
见此情形,女游客表示要向消费者协会投诉,这一下彻底激怒了老板。对方当场大声辱骂,场面陷入僵持。为保护家人,女游客先让他们离开,随后选择报警。可令人意外的是,警察到场后,老板竟倒打一耙,声称是女游客先骂人,所以拒不退钱。更让女游客感到委屈的是,警方在未充分调查的情况下,似乎采信了老板的说法,这让她觉得警察存在偏袒本地商贩的嫌疑,直言当地商贩与管理者的行为正在损害张家界的旅游形象。
不过,需要明确的是,目前事件信息均来自女游客单方面陈述。老板是否随意报价并辱骂?警方是否存在偏袒?究竟谁先骂人?这些关键问题仍需进一步调查核实。消费纠纷往往如 “罗生门”,真相难以轻易还原,通常只能依据当事人描述尽力拼凑。
从事件逻辑来看,老板随意抬高总价的行为可信度较高,毕竟这是引发纠纷的直接导火索。但女游客关于警方偏袒的说法,可能存在主观判断。作为第三方的警察,处理纠纷的主要目的是快速化解矛盾,或许在过程中因沟通或调查不足,无意给某一方带来伤害,但要说其刻意偏袒,从常理、风险和逻辑角度分析,缺乏足够依据。相较而言,市场管理者因与商贩存在利益关联,被质疑偏袒反而更具合理性。
追根溯源,此次事件大概率是老板嫌游客消费少,想通过虚报高价多赚一笔,不料遇到较真且会算账的游客,最后因算不清账恼羞成怒。事件尾声,老板虽追着女游客要求退钱,但女游客坚持投诉;而老板后续的道歉也只字不提未明码标价、随意涨价的关键问题,进一步激化了矛盾。
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,却可能给张家界的旅游口碑带来负面影响。景区的良好形象需要多方共同维护,规范商家经营、加强监管、公正处理纠纷,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游客的体验与信任。对于此事,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?